引用李山玉老師答疑


l、中醫對疾病的辨證方法很多,但短時間內又難以掌握應用,請老師指導。


答:中醫源于易經,故學習中醫要從易的角度學習。如此便容易理解它的天人感應的整體觀。“萬物負陰而抱陽”,人體也不例外。易經雲“原始要終,以為質也”,也就是說要抓住事物的本質,即宇宙的本質規律——陽陰這一總綱。要時時處處體現“以簡馭繁”,即“簡易”。中醫辨證的方法很多,如八綱辨證、臟腑辨證、六經辨證、氣血精液辨證,衛氣營血辨證等;但最重要的是八綱辨證,因為八綱辨證是一切辨證的基礎,是綱領。八綱指的是表、裡、寒、熱、虛、實、陰、陽。八綱對病證的性質、部位、正邪的盛衰作了概括的論述。疾病的部位不屬於表,便屬於裡;疾病的性質,不屬於熱,便屬於寒:邪正的盛衰,不屬於虛,便屬於實。甚中表、熱、實屬陽;裡、虛、寒屬陰。如此疾病的種類儘管繁多,症狀千變萬化,但就人體整體反應來說,均可用陽證、陰證來概括;所以陰陽是總綱、是本質。下邊簡述八綱辨證;


 


表裡


表和裡,說明病變的部位和病情的輕重。病變在皮肉,經絡為表證,在臟腑為裡證。外邪侵犯人體,首先反映在肌表、經絡,為病在表;病邪入裡或由內而生則引起臟腑、氣血病症,為病在裡。病在表者輕,在裡者重。辨別表證和裡證不能完全從病變的解剖部位來劃分,更重要的是從證候的特點來區分。


如表證:發熱、惡寒(或惡風)、頭痛、身痛、四肢酸痛、鼻塞、舌苔薄白、脈浮,其中以發熱,惡寒(或惡風),脈浮為表證的主要特徵。中醫所說“有一分惡寒,便有一分表證”是有其道理的。


如裡證:裡證是和表證相對而言,除了表證,就是裡證。不是發熱、怕冷、脈浮同時並見的,是但熱不寒,或但寒不熱,脈不浮的都是裡證。裡證的病變部位究竟在哪一臟腑還應結合臟腑症狀進行診斷。


 


寒熱


寒熱說明疾病的性質,是陰陽偏盛偏衰的具體表現。“陽盛則熱,陰盛則寒”。 


如寒證:凡因寒邪引起或因機體的代謝機能減退所產生的證候.均屬寒證。大體可分為表寒證和裡寒證。


一般表寒證為發熱輕,惡寒(或惡風)重,脈浮緊或浮緩。此時應解表散寒。一般可試為80·260·50,或50·60·80260·5000等。 


裡寒證為不發熱、怕冷,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,手足發涼,面色蒼白,小便清長,大便溏泄,舌質淡,苔白,脈沉遲等。其象數配方可試650·3820,或380·650,或80·70·2650等以溫裡散寒。


如熱證:凡因熱邪引起或因機體的代謝機能亢盛所產生的證候均屬熱證。大體可分為表熱證和裡熱證。


一般表熱證為發熱重,惡寒(惡風)輕,口乾咽痛,舌質紅,苔薄白,脈浮數等。此時應清熱疏風解表。可試方為050·00300·020,或00500·060·020,或020·060·00500,或00600·050


而裡熱證為發熱或潮熱,或五心煩熱,不惡寒反惡熱,口渴尿黃,舌質紅,脈數等。其象數配方可試00600·00400·00300,或003·006·00500,或001000·06500·0200等以清熱除疑。養陰安神。


 


虛實


虛實指正邪的盛衰。虛指正氣虛,身體抗病能力下降,生理功能減退,同時邪氣亦不盛。實指邪氣盛,正氣也未衰的亢盛的反應。一般體壯,新病多實;體弱,久病多虛。一般以表裡虛實,大體分辨。


表虛證:常見發熱汗出、惡風,脈浮緩等;此時多以扶正解表為主:可試方為2650·80·70,或650·820。或;2000·650·70等。


表實證:常見發熱惡寒(或惡風),無汗,脈浮緊等。可試方為080·020·650,或260·40·500,或720·6400。等解表清熱疏風。


裡虛證:裡虛的範圍很廣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陽虛以及各種臟腑功能不足,都可稱為裡虛。可根據不同情況辨證配方;如氣虛可試方為720·650,或2000·650等:若血虛可試方為400·300·8804300·260·800,或配方為2600·4500等:若陰虛可配方為00600·00400·700600·5400·70等;若陽虛可配方為650·380·2005000·60·4380等:總之。虛者補其不足。


裡實證:凡大便秘結,腹痛拒按,脈實有力等均可視為裡實證。裡實證亦有寒熱之分。若兼有發熱面赤,煩燥不安,口渴欲飲,小便短赤,脈洪大有力,則為實熱證。可試方為003·006,或006·004·00100,或00300·00600·00400等。若兼有形寒肢冷,喜熱怕冷,口不渴,尿不黃,苔白,脈沉遲有力,則為裡寒實證。可配方為650·3820,或650·380·260,或650·30·820等。


總之,要“寒則熱之”“熱則寒之”;其不足之陰陽之虛,則補其不足之陰或陽(見上述舉例)  


陰陽   


陰陽為八綱中的總綱,用以概括表裡、寒熱、虛實。表證、熱證、實證均為陽證;裡證、虛證、寒證均為陰證。所以陰陽是總綱;上述所舉各種症狀均可歸於陰陽,故內經所雲:“善診者,察色按脈,先別陰陽”。即抓住最本質的規律,以簡馭繁。


 


 


李山 玉 老 師 答 疑 (續二)


   


2、《函授輔導》第3期第6頁第2行說:0007000或:00700,前者偏陽而通絡,後者偏陰而通經;而同一頁第2l行又這樣說“三個0更強化助陽通經之效。:以上前後說法不一;一個說三個通絡,一個說三個0通經,應如何理解?


答:陰虛或陽虛均可引起經絡不暢,其陽虛者易體陽不足而陰盛(即陽虛陰盛),陰盛則寒;寒者其性凝滯,故其經不暢,絡脈難通。而陰虛者,則陰血不足而易陽亢(陰虛陽亢),氣行血往。血滯氣澀。即陰血不足,其氣難以暢通經絡。象數配方000700000700,即分別對於陽虛和陰虛而設;前者助陽,後者滋陰;補其不足,損其有餘,即可通經活絡。而這裡的經與絡,均指經絡而言,並非分述之意。


 


3 、乾卦對應督脈,是統督諸陽,理當屬陽;但有些地方卻解釋為,乾卦主寒涼,偏寒。不知在具體應用中如何理解這兩種不同的屬性?


答:在八卦中乾主督脈,而督脈統督一身之陽,故乾卦理當屬陽。但乾卦又體現寒涼之功能。其區別在於對乾l的變通應用。若使其偏陽,則在其乾1後加奇數0,即l0,或1000等。反之,使其偏涼,則加偶數0,即100,或00100等。另在後天方位中乾1位西北,正處秋冬之交,寒涼之際,體現了後天四時之變。


 


4、在“按經絡循經取數”中,對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如何對應(納入)八卦之中?


答:十二經脈分有六陰經、六陽經。陰經屬髒絡腑,陽經屬腑絡髒(這裡的“絡”為相互表裡臟腑的聯繫之意,而經脈與同名臟腑的聯繫稱“屬”),互為表裡運行氣血。而五臟六腑均可歸於八卦,即乾主大腸,兌主肺,離主心,小腸,震主肝,巽主膽,坎主腎,膀胱,艮主胃,坤主脾:又五臟六腑各有絡屬的經脈,而十二經脈隨絡屬的臟腑歸於八卦之中。如肝經屬肝,歸震卦:膽經屬膽歸巽卦。又肝膽互為表裡,故肝經屬肝絡膽,膽經屬膽絡肝。又肺經屬肺歸兌卦,大腸經屬大腸歸乾卦,而肺與大腸互為表裡,故肺經屬肺絡大腸;而大腸經屬大腸,絡肺,即互為表裡絡屬。


關於奇經八脈則不必單獨歸屬,因十二經中各有穴位與奇經八脈相通。故力在調節十二經,正經通者,奇經八脈自會暢通。


 


5、在學習資料中骨折病例不少,輕重不一,類型不同。若遇到骨折病例時,是先復位,還是先念象數配方?


答:若遇到骨折病患者,需復位者先應復位。而默念象數配方可貫以始終,如此促進其局部有序排列而趨複正,利於癒合止痛等。


 


6、在默念象數肘,偶然念錯象數,而這個數與前數相克,除了馬上糾正以外,已念的相克之數是否已產生不利因素?而先念的治療效果是否存在?


答:在默念象數時偶然念錯亦無妨。偶然念錯,其場較弱,無力沖克先有的場效應。即使念錯,而產生不適之感,即刻改念原方即可,仍可恢復有序態。


 


7、肝腎同源是怎麼回事?由於同源,肝腎有病能相互影響嗎?


答:肝腎皆位於下焦,肝藏血、腎藏精,肝血與腎精互相滋生。腎精虧損或肝血不足都會出現“肝腎陰虛”的病變,表現為頭暈頭痛、目眩耳鳴、腰酸遺精等症狀。另外,肝為“剛髒”,若腎陰不足不能養肝,則易導致肝陽上亢:而肝陽偏亢,即能損肝血,又能耗腎精。上述即是“肝腎同源”之意,故在生理、病理上,則是密切相關,相互為用,相互影響。若達到“肝腎陰虛”患者可配方為020·6400260·400·050,以滋水涵木。若遇“肝陽偏亢”者,可配方為003·00600·040,或00400·0300·126,以滋陰潛陽。


   


8、臟腑互為表裡,是否在五行歸屬上相同?在生理、病理上有何不同?


答:請參閱教材中“五行歸類簡表”、“藏象學說與八卦象數療法”等有關圖表及章節。


   


9、令患者隨身攜帶的象數配方卡,應有何標淮?


答:這一注意事項在輔導資料中已提過。因為萬物都有場。故寫象數配方的卡片,應是規則的長方形或方形(多為長方形)的潔淨紙卡(多用白色,亦可淡黃色),工整的寫上象數配方即可。有的函授學員製作此類象數卡很精緻,上邊印有太極圖,以及其它事項等。這是不妥的,在寫有象數配方的卡片上,任何多餘的字或圖均會干擾象數配方。所以不得施用此類象數卡。寫有象數配方的卡,若磨損或折疊亦棄之不用。


   


l 0、如何理解《易醫診斷與象數療法》中卦名對疾病的含義?


答:卦名與疾病的聯繫可起橋樑的作用,盡可聯想,感應,發揮。如澤風大過,即可感覺到非常之動,非風之舉,或難以勝負之感。而涉及到人體可為大出血(大坎)、大手術(膽切除)、正氣大傷(巽為氣,兌金克之)。或過度勞累(大坎)積勞成疾;或大病初愈,闖過難關等。又如山風蠱卦,則為腐敗、墮落之感;在人體則為一種糜爛、壞死(如胃潰瘍、股骨頭壞死、外陰潰爛),或關節變形,或有膿皰。或腸梗不通等。又地澤臨卦,即有臨近、親臨、已臨等感應:應於人體,則疾病已顯前兆,或正在發作,或已近痊癒等(可據不同天時、五行生克進而感知)。又如地雷複,則有複來,反復之意;感應於人體則有疾病反復不定,或舊病復發,或頻頻嘔吐,或反復無常,心神不寧,或正在康復等。又如山地剝卦,則有剝落、剝脫之感。在人體則為剝皮(手中剝皮),或正氣將盡,或植皮手術,或割腫物等。又如天地否卦,否則閉塞不通,黑暗之意,在人體即有上下不通,上吐下梗,或氣血不和,陰陽失調,或視物不明等。但對卦名聯想,並非不著邊際,離題無邊,而是緊系卦名不舍,方可“變動不居,周流六虛”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iong503 的頭像
    jiong503

    國際易經學會

    jiong5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